毛伟光 叶天降 周烈 陈尚法
(诸暨市白蚁防治所 311800)
伟光牌木材保护剂是以硼酸盐为主要成分,以稳定剂、增渗剂和增效剂为辅助材料,采用国际先进工艺配制而成的一种绿色环保型木材防虫、防腐、防火新产品。它的特点是:① 不含砷化物,对人、畜无毒,使用安全;② 无异味,无刺激性,无污染;③ 不影响木材的理化性能,适宜于房屋装修和古建筑的防虫、防腐和防火。
伟光牌木材保护剂作为新一代木材保护科技产品,目前已广泛用于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吕氏宗祠、俞秀松故居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西施故里风景区、范蠡祠、五泄禅寺等仿古建筑的保护。
(1) 在斯氏古民居建筑群虫害预防上的应用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南部,地处会稽山脉西麓,为诸暨东部低山陵区。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西南邻陈宅镇,西部界璜山镇,西北与东白湖相连。坐标位置介于东经120°20ˊ00〞—120°30ˊ45〞,北纬29°28ˊ28〞—29°36ˊ14〞之间。东南部螺蛳坤海拔984.0米;东北部湖塘岗海拔864.0米;南部东白山海拔1194.7米;西部王基山海拔651.8米;北部五指山海拔674.0米。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地处典型江南亚热带季风区丘陵山地,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特点。其常年平均气温为16.6℃,雨量1337毫米,雨日159天。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鳞次栉比,纵横交错,造作讲究,规模恢宏。现保存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有14处,约10万平方米。是一处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史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2002年斯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年6月,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千柱屋(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柱屋为庭院式组群布局,呈5条纵轴线分布。坐南朝北(略偏东),通面宽124.00米,纵进深60.00米,总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各纵轴线南端均设重檐式门楼,共5座。整座建筑分8个四合院,辟10个天井,有楼层121间,用柱1000多根。笔峰书屋是千柱屋的附属建筑,在松啸湾之麓。襟山带水,门前曲池,主体为木结构三楼,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书屋外天井、道地,皆以卵石铺就,四周名木古树众多。
上新屋,坐北朝南,通面宽67.80米,纵进深49.70米,总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设有南向砖雕门楼3座,主体建筑两侧配房14间,皆为2屋楼层,东西对称。
发祥居,坐北朝南,总平面略呈方形,十分对称,四周桓以高大厚实的风火墙,正立面正对三条轴线分别各设一砖雕门罩、对开板门,供出入通面宽60.00米,进深51.00米,总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
新谭家,正屋三进,南向,东西两侧各有楼屋14间,筑风火墙顶。通面宽55.60米,纵进深54.10米,总建筑面积3100多平方米。中厅为正厅,平屋5间,五架抬梁式结构。前后两进筑重檐楼屋各7间,穿斗图案。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周边名木古树众多,植物生长茂盛,生态环境十分适宜白蚁孳生繁衍。调查结果表明,千柱屋、笔峰书屋、上新屋、发祥居、新谭家等五处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均有大量白蚁危害。严重受害的木柱和梁被白蚁蛀空,用小锤轻轻敲打柱子或梁会发出“咚咚”的空洞回声,随时有塌陷的危险。受害的门窗已被白蚁“啃”空,用手指轻轻触碰,木屑便成片掉下来,有的房间甚至整个门都已脱落。天牛、蠹虫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危害部位多暴露于外表,严重影响斯氏民居古建筑整体完整和美观。同时,近年来已局部修缮的古建筑主体及其构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白蚁和其它蛀虫的危害,情况令人担忧。
在千柱屋及笔峰书屋的72户人家121间房屋内,共发现三种白蚁和两种蛀虫,分别是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粉蠹和天牛,其中以乳白蚁和散白蚁危害最为严重,几乎所有的房屋均受到白蚁的危害。受白蚁严重危害的房间数占调查总数的65%,蛀虫(主要为粉蠹和天牛)的危害率高达83%。其中,346号-358号整排房屋都受到白蚁的严重危害,许多梁头被蛀空并塌陷。其中部分建筑受到上述三类害虫的同时危害。调查发现有白蚁活动或活动迹象的地方70多处,其中散白蚁在搁栅、串爿、梁柱等部件危害最为严重,而家白蚁主要危害房梁柱、房梁、椽木、串爿、搁栅。此外,笔峰书屋遭白蚁危害和触角蛀天牛的危害更为严重,部分木构件已被蛀空并坍塌,该书屋整个古建筑摇摇欲坠。
上新屋白蚁的危害率高达85%以上,尤其是248号、255号等住户家中有5间住房散白蚁蔓延危害相当严重,在248号搁栅上,发现散白蚁筑成的明显蚁路,蚁路长约2米、宽且潮湿,同时在蚁路中发现大量活白蚁;在245号、258号住户及中厅右侧有散白蚁危害。此外,在256住户家中,发现乳白蚁曾经危害过的迹象;整幢建筑触角蛀天牛危害也十分严重。
发祥居左侧厢楼乳白蚁的危害十分严重,其中115号、116号、117号等住户家中木构件受乳白蚁的危害最为严重,其中多数串爿、梁被白蚁蚀空。楼梯及楼板受天牛危害相当严重,中间被蚀空,部分木板断裂,导致房屋极不安全。建筑物内部分新更换的木构件重新遭到白蚁的危害,正厅中多数大梁及横梁已被白蚁蛀空而断裂;触角蛀天牛危害也较为严重,正门前厅横梁已基本被蛀蚀一空。
新谭家的白蚁危害率在70%以上,一些靠墙木柱、板壁、屋顶均有白蚁新鲜蚁路,横梁木雕上有家白蚁蚁路。白蚁蚁路从地下一直筑到门楼上,蚁路宽且潮湿。古宅的梁、柱、楼板、门等各类木构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蚀,有的相当严重。由于中厅多数梁、牛腿等都已被蛀空,居民用18根木料支撑横梁,以防止屋顶坍塌,但这种做法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古建筑的原貌。此外,粉蛀、触角蛀天牛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危害率几乎达到100%。
调查发现,危害斯氏古民居建筑的白蚁种类,主要有台湾乳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和黑胸散白蚁(R.chinensis Snyder);危害斯氏古民居建筑的蛀虫主要是触角蛀天牛和粉蠹。从调查情况看,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是台湾乳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其中尤以台湾乳白蚁危害面广而严重。台湾乳白蚁可以危害整幢房子的所有木构件,危害十分隐蔽,且危害的速度快,几年内可造成大梁断裂、房屋倒塌;黑胸散白蚁的危害也同样厉害,危及到整幢房子的安全。黄胸散白蚁主要危害木柱、门框等与地接触部分的木构件。危害区域较为分散,防治难度大,既费时又费工。触角蛀天牛危害相对于白蚁较为缓慢,但危害处暴露于外表,影响整体完整和美观,长期危害可使大梁断裂、房屋坍陷。木构件长期遭受触角蛀天牛危害后,危害部位延伸到木构件的中心,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之所以白蚁和蛀虫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
(1) 古建筑中的一些结构、布局适于白蚁生存。如建筑中设有天井,天井下有的还有水池,使房屋长期处于阴凉湿润状态,使白蚁易于获得生存必需的水源,因此,靠近天井的房屋特别易受白蚁危害。同时,房屋在建造过程中,除立柱下垫有石墩外,其余地方均是木板直接与地面接触,使白蚁非常容易通过与地面接触的木板侵入危害。另外,不少建筑民居中,设有专门摆放花草、盆景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易生白蚁的地方。
(2) 从周围环境因素来讲,斯氏古民居位于山区,大部分建筑依山傍水,周围的林木和水源为白蚁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土栖性白蚁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其一旦从周围环境中侵入房屋建筑,在建筑材料大部分为木材的情况下,它们极易对房屋建筑造成危害。
(3) 居民的保护意识较差。调查时发现,不少居民将新砍伐来的树木、薪柴杂散地堆在墙边地上,我们在这些树木和薪柴上发现有新鲜的蚁路和大量的白蚁危害;有的居民将遭白蚁危害过的旧木板随处乱扔;此外,有的居民发现家中某些房间有白蚁了,不去治理,搬到别的房间去住;对漏水的房屋不及时修缮,导致房间内木构件、木墙群、木地板潮湿,白蚁大量繁殖、危害。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的保护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工作,要长期保护古建筑免受白蚁、蛀虫危害,灭治只是治标,全面预防才是治本。为了避免白蚁及蛀虫对古建筑的周期性危害以及产生多次施工的重复费用,达到长期保护古建筑的目的,做好古建筑的白蚁及蛀虫预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在灭治已有白蚁和蛀虫的基础上,用伟光牌木材保护剂对其进行全面喷涂处理,每平方米用药量380ml,使木构件表面形成一个致密有效的防护区域,以达到长期预防白蚁和蛀虫等入侵危害和延长斯氏古建筑群使用寿命的目的。使用伟光牌木材保护剂处理木结构后,住户的反映显示,整个古民居群内未再发现白蚁和蛀虫危害。
(2) 在五泄禅寺仿古建筑虫害预防上的应用
五泄禅寺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郊20公里处的五泄风景区内。五泄风景区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它主要由碧波荡漾的五泄湖、四季如春的桃源、一水五折飞瀑撼人的东源和幽雅深邃的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景区以瀑、峰、林称胜,以五级飞瀑为精髓,景区内群峰巍峨,壁峭岩奇,飞瀑喷雪,溪涧峥琮,林海茫茫,仓紫万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生态旅游胜地。
五泄禅寺建于唐元和三年(808年),座落于五泄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距东龙潭仅二三百米。唐、宋、元、明、清,五泄禅寺香火旺盛,是越中有名的古刹之一。现为诸暨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现存佛教建筑有山门、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官厅、祖师堂等,均为明朝所建,部分于1986年重修。其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是把当地民宅建筑风格与佛教一般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当地民俗民风,亦表现了佛教建筑文化。本寺最重要的文物有唐朝开山祖师灵默大师的七叶荷花舍利宝瓶,内装灵默大师真身舍利子三粒,已被国家鉴定为一级文物。当今中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清朝宰相“刘罗锅”刘墉,其所作诗集和书题“双龙湫宝”匾额,被寺内僧人视作镇山之宝,极其珍重。由茂真和尚亲手种植的紫白玉蘭已名闻明、清、现代近四百年。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唐朝灵默大师舍利塔如今仍屹立寺内。五泄禅寺喪葬风习是僧人西归后,即墓葬于寺周高山上,据传原有三十多座,至现代均被盗墓者破坏,该寺现存各类碑刻五块,皆为明朝徐渭、陈洪绶,唐朝良价等历史文化名人刻记。
五泄禅寺历经兴衰,曾一度扩建为三十六房,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藏经楼、佛祖楼、官厅及厢房等,总数不下百余间,香火极盛。
五泄禅寺主体建筑采用仿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凝练稳重、精致清丽,屋脊起翘,斗拱纤细精致。建筑除承重构件采用砼仿木形式,装饰部位均采用木构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形式,五踩斗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大殿由两层台阶抬起,四周青石栏杆相围绕,建筑面积为645㎡,高度达20.7m。面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天王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天王殿左右设置法物流通处、香烛处。三圣殿设计两层,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高16.6m。底层供奉佛像,二层藏经讲学之用,面积615.7㎡。侧殿局部两层,采用木质结构建筑面积为1200㎡。二期工程的僧寮、斋堂、素斋馆、宾客楼为一组两层建筑。建筑风格为民居形式,两坡顶,观音兜山墙面。当地居民形式的方丈楼设计为两层,布局为院落形式,两坡顶屋面,观音兜山墙面。
该工程为仿清式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侧殿为木结构)屋面采用木基层,上盖大号亚光深灰色筒瓦,楼地面为青色或仿木砖花岗岩,门窗、楼梯、栏杆采用优质柳按或菠萝格制作,斗拱、椽子、望板采用优质杉木或美松,所有外露梁柱砼表面用木材装饰,内墙为白色涂料,外墙为老黄色外墙涂料。
五泄禅寺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水源丰富,有利于白蚁的生存、繁衍。栖居在周围林地内的白蚁不断入侵建筑物对建筑物造成危害。为了预防白蚁对五泄禅寺的危害,在其建造过程中,我们先对地基上存在的白蚁作了灭治处理。并将工地遗留的木桩、树根、木板、垃圾等木质材料或含纤维类杂物进行了清除,消除了白蚁孳生的隐患。然后,为了从根本上长期有效地保护好五泄禅寺,避免白蚁及蛀虫对建筑的危害,我们用伟光牌木材保护剂对五泄禅寺内所有的木构件表面进行了涂刷,每平方米用药量为450ml。目前,尚未发现白蚁和蛀虫入侵五泄禅寺内进行危害。
|